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一目十行,举一反三,考试党们尤其如此。但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如此聪明呢?有些人靠锻炼变得耳聪目明、有些人则吃鱼油或核桃来补充欧米茄-3脂肪酸。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连动画片哆啦A梦里的“记忆面包”也有可能出现。
而现阶段,有很多人开始通过药物提高智力。在欧美国家,学生党、军人、货车司机等需要大量消耗精力的人群开始将一种“聪明药”视为“救命药丸”。这“聪明药”究竟为何物,直教无数欧美朋友趋之若鹜?
“聪明药”究竟是什么?
“聪明药”学名叫药理认知增强药物PCE(下文简称聪明药),它能帮助人们提高记忆力和专注力。
一项在今年6月刊登于国际药物政策杂志的调查报告揭露了“聪明药”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情况。此项调查的药物种类包括: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ADHD)的处方药阿得拉(Adderall)和利他林(Ritalin),治疗睡眠障碍的莫达非尼(modafinil)以及像可卡因这样的非法兴奋剂。
调查发现,2015年和2017年分别有79640人和29758人参与调查。“聪明药”的使用量在15个国家均有所增长。
美国使用“聪明药”的比例最高:2017年,近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当年至少吃过一次“聪明药”,比2015年高出10%。欧洲比例也不低,“聪明药”使用量的增长率居全球第一:从2015年的 5%涨到2017年的16%。英国更是从5%增长到23%。
2008年,一项《自然》杂志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五分之一的受访者曾用药物来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
“聪明药”大量使用的背后
主导这项研究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心理学家拉丽莎·梅尔(Larissa Maier)表示,PCE药物的使用情况受文化因素、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ADHD)人群数量以及获取途径等因素影响。
在美国,PCE类药物可以合法获取。此外,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的患病率较高,而医生对此类症状倾向于药物治疗。
英国剑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巴巴拉·萨哈伊恩(Barbara Sahakian)也提到:“服用“聪明药”的人数实在惊人,如今身体健康的人们也开始大量服用增强认知药物,这也引起了学者的担忧。”
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开放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史蒂文·罗斯(Steven Rose)说:“人们不仅自己服用PCE药物,还向身边的人做推荐。特别是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后,很多人甚至向同学“现身说法”,宣称服药能够有效提高成绩。”
这些受访者中,几乎半数人说他们是通过朋友获得的药物,10%人群从药贩子那里购买或网购,6%来自家人,只有4%的人表示是医生开的处方药。
在中国,此类药品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医院对它的管理严格。但也不乏望子成龙、成凤的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求得这一剂“聪明药”。但是聪明的成本竟如此之低吗?
服用“聪明药”的做法聪明吗?
“聪明药”是否真正可以让人变聪明尚无定论。数据显示一部分人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某种药物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例如有些外科医师会在给病人做手术时使用莫达非尼(modafinil)。
但是多数调查结果显示,此类药物使用成效甚微。其实莫达非尼对大脑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而且对健康人群的药物影响缺乏安全性和长期性的跟踪观察。因此,许多专家仍不建议健康人服用莫达非尼。
而青少年的神经系统还处在发育阶段,如果通过药物提高神经作用会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形成抑制作用,使用这类药物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不论记忆面包,还是“聪明药”,都只是拐杖,用久了。当拐杖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当有一天失去了它,也就意味着丧失独立行走的能力。所以,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哦”!(来源:未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