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组胺药是一类非常常用的抗过敏用药
一项新研究表明,抗组胺药在儿童中的应用与各种不良反应有关,包括头痛、嗜睡、皮疹、行为变化和抽搐。
尽管之前的研究已经表明,新型抗组胺药在儿童使用中几乎没有不良反应,但是,据荷兰吕伐登儿科医疗中心的特亚林• W•德•弗里斯博士和荷兰莱尔波药物警戒中心(位于荷兰,登博斯)的佛罗伦萨• 万• 哈森 博士表示,实际上的确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不良反应发生。“我们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s)在生产商发起的安全性研究中从来没有提到过。”
他们继续说,“医生在开抗组胺药时,应该警惕诸如嗜睡、行为改变、皮疹和头痛等药物不良反应。此外,抽搐和(地)氯雷他定可能有相关性。”
4月18日,德弗里斯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儿童疾病档案》杂志的网上期刊上。
他们回顾了1991年到2014年之间,荷兰莱尔波药物警戒中心报告的0 – 18岁儿童对系统性抗组胺药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对异丙嗪和地普托品的不良反应排除在外,“因为异丙嗪在多次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后,已经不允许为儿童开此处方,地普托品只在荷兰销售,并且出于同样的原因撤出了市场,”作者解释。
从数据库中提取的总共228份报告满足该综述的要求。其中,16%与地氯雷他定有关,15%与氯雷他定有关,13%与酮替芬有关。
报告了五例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
一名4岁的女孩在服用阿利马嗪后,发生恶性神经松弛综合征,最终死亡。此次事件是将该药作为镇静剂服用(2mg/kg),比抗过敏服用的剂量高得多(0.25 mg/kg)。
一名14岁的男孩在服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过敏后,经过8天潜伏期发生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这例患者的“伴随用药有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和氟替卡松加沙美特罗吸入剂100/50μg,每天两次,”作者写道,指出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存在因果关系。
三个孩子发生抽搐:一个服用氯雷他定的11岁女孩(认为可能与药物有关),她同时服用的药物有色甘酸和舒喘灵;一个2岁的女孩,服用氯雷他定,3天潜伏期后发生抽搐(认为可能有关);一个16岁的男孩,因花粉过敏服用地氯雷他定,经8天潜伏期后发生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认为可能有关)。
所报告的非严重药物不良事件包括左西替利嗪、特非那定、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和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引起的头痛(n = 16);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阿司咪唑、赛庚啶、二甲茚定、盐酸非索非那定、奥沙米特、奥索马嗪、右旋氯苯吡胺引起的嗜睡(n = 12);酮替芬、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和赛庚啶引起的攻击行为(n = 9);和地氯雷他定、酮替芬、特非那定、氯雷他定、二甲茚定引起的多动症(n = 5)。
在33名患者中观察到各种类型的皮肤疹,“几乎所有抗组胺药,在使用后都有此类不良反应的报道,”包括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特非那定,酮替芬、奥索马嗪、左西替利嗪、盐酸非索非那定、阿司咪唑、二甲茚定、奥沙米特、右旋氯苯吡胺。
“所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详细信息还没有公布。然而,我们发现的已公布的安全性研究都是由生产商发起的,这可能导致偏差,”作者指出。
目前这篇综述的强度取决于研究资料的广度,其中“包括荷兰莱尔波药物警戒中心数据库中,所有系统性抗组胺药在儿科领域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作者写道。然而,报告是自愿的,这可能会导致漏报,而且因果关系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因为报告是自愿的,只有当病人、父母或专业人士怀疑存在相关性时才会报告,”作者写道。就这一点而言,“自愿报告系统提供了与药物有关伤害的早期预警。(译言网 译者: Jasmine_jing 原作者:Diana Phill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