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致癌吗?
尽管已研究多年,这个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卫生官员称,周五公布的两项分别在大鼠和小鼠身上进行的相关政府研究表明,即便有风险,也是比较小的。
多年来,随着手机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关它们的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即便是微不足道的风险也可能影响成千上百万人。
这两项针对手机辐射影响的研究历时10年,耗资2500万美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
研究认为,雄性大鼠的心脏肿瘤和高剂量的手机辐射有关。但雌性大鼠和所有小鼠均未出现这个问题。
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的高级科学家约翰·布赫(John Bucher)在一场电话新闻发布会上说,研究中使用的这些啮齿动物连续两年每天接受九小时的辐射,超过大量使用手机的人,因此相关结果不直接适用于人类。
他说,研究结果并没有促使他改变自己的手机使用习惯或劝说家人这么做。但他也指出,大鼠的心脏肿瘤,即所谓的恶性神经鞘瘤,与听神经瘤类似。后者是人体内的一种良性肿瘤,涉及连接耳朵和大脑的神经,一些研究认为它与使用手机有关。
他说,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开展了近20项动物研究,“就癌症而言,绝大多数的结果都是阴性的。”
布赫表示,另外一些机构正在研究人们使用手机的情况,试图确定它是否和任何类型的癌症的患病有关。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发表了一份声明,称它尊重毒理学计划的研究,并对其他很多有关手机安全的研究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充分的证据表明,暴露在当前的射频暴露极限或以下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出自FDA设备和辐射健康中心主任杰弗里·舒连(Jeffrey Shuren)的这份声明还写道,“即使绝大部分成年人每天频繁使用手机,我们也没有看到脑瘤等病例的增加。”
声明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会对手机的射频能量制定辐射极限,但它依赖FDA和其他卫生机构提供科学的建议来确定这些极限。
卫生官员对担心相关风险的人给出了常识性的建议: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使用耳机或扬声器模式,这样手机就不会贴着头部;以及避免在信号微弱时打电话。布赫指出,当用户在信号不好或时有时无的地方时,手机不得不更加努力地连接,导致释放的辐射增加。
新研究在接受射频辐射的小鼠和大鼠的大脑和另外一些器官中也发现了肿瘤。但布赫说这些发现“很模糊”,强调只有心脏肿瘤提供的证据足以让研究人员采信。他说,其他可能的影响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另一些人觉得,即使是模糊的发现也值得关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家庭和社区健康中心(Center for Family and Community Health at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主任乔尔·M·莫斯科维茨(Joel M. Moskowitz)说,根据这项研究的总体结果,政府应该重新评估和加强对手机可释放多少以及什么类型的辐射的限制。
科学家们不知道为什么只有雄性大鼠会患上心脏肿瘤,雌性大鼠却没有,但布赫说,一种可能性是雄性体型更大,吸收的辐射更多。
这两项研究还发现,暴露在辐射中的动物体内的一些DNA受损。这有些意外,因为科学家本以为射频辐射不同于X射线中的电离辐射,不会损坏DNA。
“我们觉得对这些结果的了解还不够,无法对结果有高度的信心。”
一个看似矛盾并令研究人员感到困惑的发现是,暴露在手机辐射下的大鼠实际上比对照组活得更长。布赫说,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辐射或许会缓解炎症,并减轻一种慢性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这种疾病在老年大鼠中很常见,可能致死。
被问及使用手机是否有可能帮助人们活得更久,布赫说:“针对人类的推断须采取大量超出我们目前研究范围的举措。我不认为这个问题目前能够具体回答。”
周五发布的报告被认为是草稿,意在征求公众意见,并于3月26至28日在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Research Triangle Park)的环境卫生研究所接受外部专家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