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究人员于周一报告,一名33岁男子在初次发病四个多月后再感染冠状病毒,这是录得的第一例所谓“再感染”病例
香港研究人员于周一报告,一名33岁男子在初次发病四个多月后再感染冠状病毒,这是录得的第一例所谓“再感染”病例。
专家说,这一发现并不意外,尤其是考虑到全世界有数千万人被感染。而这名男子第二次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这表明尽管先前的感染没有阻止再次感染,但他的免疫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毒。
“第二次感染完全没有症状——他的免疫反应阻止了疾病恶化,”耶鲁大学免疫学家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说,她没有参与这项工作,但应《纽约时报》的要求审阅了报告。“这是免疫如何起作用的教科书式范例。”
但岩崎说,无症状者仍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他人,这就突显了疫苗的重要性。她还说,在该男子的病例中,“自然感染产生了免疫,防止了疾病,但没有防止再感染。”
“为了产生群体免疫,需要一种有效的疫苗来诱导免疫,防止再感染和患病,”岩崎说。
在美国和其他地方,医生报告了几例再感染疑似病例,但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核实。已知病人携带病毒片段的时间可以长达数周,这可能在没有活病毒的情况下导致检测结果呈阳性。
但香港的研究人员对该男子两次感染的病毒进行了测序,发现有明显的差异,表明是第二次感染。
“我相信这是首例经基因组测序确认的报告病例,”香港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家杜启泓博士说,
这项研究将发表在《临床传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上。时报从香港大学获得了论文原稿。
该男子于3月26日被诊断出第一次感染,当时只有轻微症状。根据香港的规定,尽管症状有所缓解,他还是于3月29日住进医院,经两次病毒检测呈阴性后于4月14日出院。
在第一次感染病毒后,他没有被检测出抗体。8月15日,在经英国前往西班牙的旅行之后,他在机场接受唾液检测,结果再次呈新冠病毒阳性。研究人员说,这名男子感染的是7月到8月在欧洲流行的毒株。
他的感染显然是由不同版本的新冠病毒引起的,杜启泓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他的第二次感染是由他最近接触的一种新病毒引起,而不是长期的病毒脱落。”
已知普通感冒冠状病毒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导致再感染,但专家们曾寄望这种新冠病毒可能会表现得更像它的表亲SARS和MERS,这二者能产生持续数年的保护。
目前还不清楚新冠病毒的再感染能有多普遍,因为很少有研究人员对每次感染的病毒进行测序。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大约2300万个病例,现在只有一人出现再感染,这在目前还不应引起过度恐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流行病学家杰弗里·沙曼(Jeffrey Shaman)说。
“然而,再次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仍然令人非常非常担忧,这一例更是加剧了忧虑,”他说。
岩崎则相对乐观。她指出,该男子在第一次感染后没有产生抗体,但在第二次接触病毒后产生了抗体。她指出,人体每次接触病原体,都会以这种方式建立免疫力。
“这正是教科书上说会发生的事,”她说。“第二次接触同一病原体时,你的抗体会有所提升,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大多数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都会产生可检测到的、有可能抵御病毒的抗体。即使像这名男子这样只有轻微症状,也可能有以B细胞和T细胞的形式产生免疫“记忆”,防止第二次接触病毒时出现症状。
“大多数患者可能会在第二次接触病毒时激活一系列免疫反应,”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病毒学家布莱恩·沃斯克(Brian Wasik)说。“这名香港病人在第二次感染时似乎没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某些免疫反应。”
但研究人员表示,对于某些人来说,第二次接触病毒也有可能会更严重。“目前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第二次感染仍有可能恶化,”杜启泓说。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免疫学家迈克尔·米纳(Michael Mina)博士说,建立免疫记忆与人增强记忆力的过程非常相似。
与新冠病毒的初次交锋可能会导致“非消除性免疫”,但每次接触病毒都会引起更强烈的反应,他说:“通常是第二次和第三次接触病毒有助于巩固长期的记忆反应。”
专家说,总的来说,目前还不清楚人在第一次感染病毒后出现再感染的情况会有多少,以及过多久会出现。
“这些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因为一个出现轻微症状、明确录得了显著不同的毒株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沙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