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于 2022 年 11 月 30 日推出,迎来了许多人所说的人工智能突破年。 ChatGPT 发布后几天内就迅速走红。
ChatGPT 于 2022 年 11 月 30 日推出,迎来了许多人所说的人工智能突破年。 ChatGPT 发布后几天内就迅速走红。
对话截图在社交媒体上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ChatGPT 的使用量猛增,其程度似乎连其制造商 OpenAI 都感到惊讶。到 1 月份,ChatGPT 每天都有 1300 万独立访问者,创下了消费者应用程序用户群增长最快的记录。
在这一突破性的一年中,ChatGPT 揭示了良好界面的力量和炒作的危险,并播下了一系列新的人类行为的种子。
作为一名研究技术和人类信息行为的研究者,我发现ChatGPT对社会的影响力既来自于人们如何看待和使用它,也来自于技术本身。
像 ChatGPT 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自 ChatGPT 发布以来,在演示、对话和文章中似乎都必须提到人工智能。
如今,OpenAI 声称每周有 1 亿人使用 ChatGPT。
除了人们在家中与 ChatGPT 互动之外,企业中直至最高管理层的各级员工都在使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科技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被称为自 2007 年 iPhone 推出以来最大的平台。
所有主要参与者都在押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正在蓬勃发展。
一路走来,ChatGPT 引起了许多担忧,例如其对虚假信息、欺诈、知识产权问题和歧视的影响。在我的高等教育领域,大部分讨论都围绕着作弊,这已成为我今年研究的焦点。
ChatGPT 第一年的经验教训
ChatGPT 的成功首先说明了良好界面的力量。
十多年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无数日常产品的一部分,从 Spotify 和 Netflix 到 Facebook 和谷歌地图。 GPT 的第一个版本,即为 ChatGPT 提供支持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追溯到 2018 年。甚至 OpenAI 的其他产品,例如 DALL-E,也没有像 ChatGPT 那样在发布后立即引起轰动。
正是基于聊天的界面引发了人工智能的突破之年。
聊天有一种独特的迷人之处。人类被赋予了语言,而对话是人们相互交流和推断智力的主要方式。基于聊天的界面是一种自然的交互模式,也是人们体验人工智能系统“智能”的一种方式。
ChatGPT 的巨大成功再次表明,用户界面推动了技术的广泛采用,从 Macintosh 到网络浏览器和 iPhone。设计与众不同。
与此同时,该技术的主要优势之一——生成令人信服的语言——使其非常适合生成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ChatGPT 和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使犯罪分子和宣传者更容易利用人类的弱点。
该技术助长欺诈和错误信息的潜力是监管人工智能的关键理由之一。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真正前景和危险之中,该技术也提供了另一个关于炒作力量的案例研究。今年不乏关于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社会各个方面以及该技术的扩散如何不可避免的文章。
ChatGPT 并不是第一个被宣传为“下一件大事”的技术,但它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同时被宣传为一种存在风险。许多科技巨头甚至一些人工智能研究人员都警告过超级智能人工智能系统出现并消灭人类的风险,尽管我认为这些担忧是牵强的。
媒体环境有利于炒作,而当前的风险投资环境尤其进一步助长了人工智能的炒作。迎合人们的希望和恐惧会导致焦虑,却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
未来可能会怎样
人工智能的闸门将于 2023 年打开,但明年可能会放缓。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可能会遇到技术限制,并遇到芯片制造和服务器容量等基础设施障碍。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监管可能正在进行中。
这种放缓应该为人类行为规范的形成提供空间,无论是在礼仪方面(例如何时何地使用 ChatGPT 是社会可接受的),还是在有效性方面(例如何时何地 ChatGPT 最有用)。
ChatGPT 和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将融入人们的工作流程,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快地完成某些任务,并减少错误。就像人们学会“谷歌”获取信息一样,人类也需要学习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新实践。
但 2024 年的前景并不完全乐观。今年将成为世界各地选举历史性的一年,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几乎肯定会被用来影响公众舆论并煽动分裂。
Meta 可能已禁止在政治广告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但这不太可能阻止 ChatGPT 和类似工具被用来创建和传播虚假或误导性内容。
2016 年和 2020 年,政治错误信息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几乎可以肯定,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 2024 年继续这些努力。即使在社交媒体之外,与 ChatGPT 和类似产品的对话也可能成为其错误信息的来源。自己的。
因此,每个人(无论是否使用 ChatGPT)在这项热门技术的第二年都必须学习的另一个教训是,在涉及各种数字媒体时保持警惕。The Conversation
Tim Gorichanaz,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