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跳跃通常被认为是瞬时的。然而,新的测量方法是如此精确,以至于现在已经可以观察到这样的过程并精确地测量其持续时间 – 例如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首先描述的著名的’光电效应’。
这是量子物理学中的关键实验之一:当光线落在某些材料上时,电子从表面释放出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第一个在1905年解释这种现象的人,当时他认为的“光量子” – 就是最小光量单位-我们今天称之为光子。
在很短的一秒钟内,材料的电子吸收光子,“跳跃”到另一个状态并离开表面。这种“光电效应”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它一直被认为是瞬间 – 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状态的突然变化。然而,新的测量方法非常精确,现在已经可以观察到这样的过程并精确地测量其持续时间。来自维也纳科技大学的团队以及来自加兴、慕尼黑和柏林的研究小组确定了钨表面光电效应的持续时间。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以阿秒级进行测量
光电效应在许多技术领域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在太阳能电池中或从光纤电缆到电信号的数据转换中。它发生在阿秒范围内的时间尺度上 – 阿秒是十亿分之一秒的十亿分之一。
“在超短激光脉冲的帮助下,近年来有可能第一次了解这种效应的时间,”维也纳技术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的JoachimBurgdöfer教授解释道。 。“例如,与我们的德国同事一起,我们能够确定不同量子跳跃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表明不同的量子跳跃需要不同的时间。” 然而,到目前为止,只能确定时间差,而不是绝对持续时间,因为很难找到一个“时钟”,它开始精确地在量子跳跃开始时打勾。通过几个实验,计算机模拟和理论计算的组合,这正是可能的。
三个原子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必须一步一步地进行:为了获得绝对的,精确校准的参考标度,他们首先研究了通过激光脉冲从氦原子中剥离出的电子。“氦原子非常简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光发射的时间演变。对于更复杂的物体,例如金属表面,即使使用世界上最好的超级计算机,这也是不可能的,” Christoph Lemell教授解释说。
然后将氦原子用作参考时钟。在第二个实验中,比较了氦和碘的光发射,从而校准了“碘时钟”。最后,在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可以使用碘原子来研究钨表面电子的光发射 – 团队想要测量的效果。碘原子沉积在钨表面上,然后用超短激光脉冲击打。现在碘原子作为参考时钟,利用它可以测量钨表面的光发射。
超短激光脉冲用作过程开始的起始信号。电子从它们的原子中释放出来并“跳跃”到一个不同的量子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它们可以到达钨表面并离开。“在钨中,可以特别好地研究这个过程的持续时间,因为材料的界面可以在那里非常精确地定义,”Florian Libisch教授解释说。“钨表面是电子时间测量的绝佳终点线。”
光发射过程的持续时间取决于电子的初始状态。它的范围从电子从钨原子内壳的100阿秒到导带电子的45阿秒,平均通过终点线更快。测量在加兴(Garching)的Max Planck量子光学研究所(德国)进行。来自维也纳科技大学的Florian Libisch,Christoph Lemell和JoachimBurgdöfer负责理论工作和计算机模拟。
但是,当然,研究项目的目标不仅仅是测量量子效应的持续时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提供了非凡的新见解 – 例如表面物理学和材料内的电子传输过程,”JoachimBurgdörfer说。“它让我们有机会以几年前难以想象的精确度来研究重要的物理过程。”
来源:维也纳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