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一名日本男子因发酒疯踢打机器人Pepper被捕。Pepper是一款可感知情绪的机器人,售价1600美元。虽然在遇袭中保住了性命,但帮助它缓慢移动的零部件受损。你也许对Pepper的不幸遭遇产生同情。实际上,有这种感受的人绝不只有你一个。在不久前《科学报告》刊登的一篇论文中,日本的一支研究小组阐述了他们发现的第一项神经生理学证据,证明人类会对经受痛苦的机器人产生怜悯和同情。
此项研究由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京都大学的科学家合作进行。他们指出移情作用是人类的一个基本能力,即我们能够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安抚经受痛苦的人。随着机器人的流行和越发普遍地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了解社交情境下的人机交互是一种必然。研究过程中,日本科学家让15名成年参与者浏览人类和机器人的照片,有的处在痛苦之中——手被刀子或者剪子割伤——有的没有,而后对他们的脑电波进行扫描。除了监测大脑活动外,研究人员还在参与者浏览照片之后询问他们是否对照片中的机器人产生同情,以及是否认为机器人能够感受到痛苦。绝大多数参与者表示机器人并不会感受到痛苦,但它们的脑电波给出了相反的答案。
研究人员对两种移情过程进行了测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自上而下是我们理解他人感受的认知能力,自下而上则是一种无意识的内心反应。研究论文合著者北崎道照在接受Inverse网站采访时表示:“自上而下的移情过程需要350毫秒或者更长时间确认一种情境,能够对我们的认知或者感受产生影响。因此,它并非一种有感染力或者无意识的移情作用。”根据脑电波扫描结果,研究小组发现参与者对机器人和人类的痛苦产生类似的自下而上反应。不过,他们对机器人的自上而下移情程度比人类低。研究人员表示我们从机器人的角度出发时要面临一定难度,因为它们的身体和心灵(如果存在的话)与我们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形成这种落差。
参与者同情经受痛苦的机器人的部分原因在于它们的机械手外形与人手相似。我们将机器人的手看成“类人手”,触发与人手相同的神经反应。对人机互动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道格·吉尔安表示:“人类的社交和情感反应有限。无论是对人类还是非人类实体,我们都会产生情感反应。”这些实体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越高——无论是机器还是瓦力这样的卡通形象——我们的移情作用越强烈。现在,日本科学家的步伐又往前迈进一步,试图让机器人从人类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种研究有助于研发人类友好型机器人,能够对人类产生移情作用,抚慰经历痛苦的人。
我们仍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研制出真正感知情感的智能机器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进行科技社会学研究的雪莉·特克希望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特克对人机互动进行了长达30年的研究。她不相信机器人能够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哪怕是接近这种状态也是一种不可能。在她看来,进行感受机器人痛苦的实验是“一种令人感到遗憾的危险尝试”。“认为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生活的弧线和人体感受是我们的一个弱点,这种实验会强化这种弱点。从一个无法给我们任何情感反馈的物体身上,我们无法学会移情和关爱。”(译言网 译者: 小北译 原作者:Greta We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