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扯淡一词,哲学家哈里・法兰克福曾经在他被评为2005年最有影响力的《论扯淡》一书中是这么定义的:它和说谎意义并不相同。当人们说谎时,当事人是很清楚知道其内容的不真实性。但当有人在扯淡,他很有可能根本不在意是否是真实的。所以如果我告诉你,现在“我不是用手提电脑,而是用打字机来写这篇文章”,这明显就是一个谎言。而当我说:“我电脑里的某些配件是在台湾生产的”,这样的话可定义为扯淡,因为我根本没有确认过是否真实,也不会去在乎我说的内容其真实性。
现在我们正处在扯淡的黄金时代,互联网上充斥着许多未经验证的信息。其中最为扯淡的话题不外乎是精神世界、另类疗法和其它类似的内容。只要随便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有大量这类型的信息——“量子意识!” ”以毒攻毒!“——这种信息流传时根本没有多少人会在意它的真实性。
近来,由滑铁卢大学心理学博士生戈登・彭尼库克领导的判断和决策小组提出了一项研究,他们深入的探讨了扯淡的典型模式:”看似有深意的扯淡”或“看似真实有意义且很有说服力的意见实为空洞无物”。近年来看似有深意的扯淡已经横扫大江南北,特别是某些缺乏理性的话题角落中更甚。
在四次调查中,彭尼库克和他的同事询问了上百名群众,里面包括学生和亚马逊机械土耳其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根据“深刻度”,从不怎么深刻的1级到非常深刻的5级来对各种信息进行评价。其中部分信息是从wisdomofchopra.com上转载过来的,这个网站上不时发表一些看起来很有意义实则空洞的见解,这些见解通常会很受欢迎,即使其真实性完全和狄巴克·乔布拉的作品无可比拟(“一个小微粒是所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行为的基石”),另外一些信息则是从乔布拉实际推特的内容中精选出最模糊的内容(由调查员选出),还有一些是由调查员实际确认过的例子,这些内容至少会有一定程度的可信性及意义,如“河流能穿石,不是因为它的力量,而是因为它的不懈努力”。
调查员把上述内容转化为扯淡接受等级(BSR),用来测量个体对扯淡的接受倾向性,如果受访者对空话的信任度越高,那他们的BSR越高。调查员也会收集受访者的智商值(通过简单的数学及语言能力测试)、对超自然现象的信赖度、宗教信仰及其它的个人特性数据。
最终小组对数据结果进行汇总,彭尼库克和他的同事写道:“更容易接受扯淡的(人们)一般很少会反思,他们的认知能力(例如语言及流体智力、计算能力)比较低,更倾向于…阴谋论,他们更多有宗教信仰和相信超自然现象,也更相信补充疗法或另类疗法。”
这使得某些直觉程度扩展到一定范围,在这范围的框架内所有的特性都被清除,这个框架我们称为“不是很可疑”。一般收到某些信息后不会怀疑的人都会把这种信息当成“我们每个人都引起了既存的乐事”。没错,我发表了这个usingwisdomofchopra.com,而且人们会认为哇,这个非常深奥。而更倾向于怀疑的人则会把这种信息称为扯淡。
当相信看似有深意的扯淡和相信危险信息、相信带误导性医学或科学理论扯上关系时,事情会变得更复杂,而且不太让人愉快。表面上看来,那些相信乔布拉学问的人会更容易受扯淡的毒害,例如一些病毒网站散播一些未经证实的谣言,声称用椰子油可以治疗老年痴呆症,而这些内容不经过详细调查是无法知道其真实性。
彭尼库克提到,现在他们也不清楚如何才能使人们不再相信这类伪深刻的扯淡,“我经常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但这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理论了,”他在邮件里说道:“我们没办法提高自己的智商,但我们可以努力的去对每天接收的信息进行深思。一般现在我们所接收的信息量比较大,所以在面对比较重要的信息应该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应对(例如与健康和幸福相关的)。”
如果要消除人们轻信这类信息的行为,需要把他们拉出通过快速和直觉来判断的“等级1”思维方式,上升到更仔细和深思熟虑的“等级2”中。例如,人们养成了习惯,对以前同意过的作者或思想家进行辩证,在得到他们的作品或书籍后会思考:“如果我认为它有问题,应该要怎么样去证明。”
基本上来说,本文的目的是想让人们能停下自己的步伐,花更多的心思仔细检验所接收的信息。换句话说,请审察它们,把扯淡剔除。(译者: cactusxj 原文来源:ny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