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奥奇(Kim Suozzi)是位年轻美国女子。几年前她像所有坠入爱河年轻人一样,大学毕业、风华正茂,与男友计划两人未来,人生才刚刚开始,充满梦想。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她此刻被诊断出罹患恶性脑癌,医生说至多还有一、二年生命时间……
苏奥奇大学主修神经科学,经历震惊与悲伤后她表示并不惧怕死亡,就是有点不甘心。她坚称死亡决不是她个人故事的终结。
于是,她开始利用社交媒体红迪网(Reddit)和脸书(Facebook)募捐,希望能筹集到8万美元资金,用低温冷冻技术(cryo-preservation)把自己的头颅保存起来。
现在的苏奥奇,确切的说是她的头颅就保存在美国阿尔科公司特制的钢桶内,她的生命永远被定格在23这个青春岁月上(2013年)。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复活”。
今天,全世界大约有350人已经把自己冷冻起来,或是全身,或是头颅。他们都希望将来有一天人类能够攻克死亡,让他们能有机会“死而复生”。
但人类真的能够阻止死亡,而且死而复生吗?或许有一天,死亡就像疾病一样可以被治愈?
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但随着科技进步,谁又敢说它毫无希望呢?
目前,这种思潮正在变得越来越流行,特别在美国。这些人相信未来技术会让人类避免死亡,得到永生。
琳达·张伯伦(Linda Chamberlain) 是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的创始人。该公司的钢桶就是目前苏奥奇的“家”。同时,世界上一多半冷冻人都是由该公司来保存。
琳达认为,死亡真是很烦人。她表示很难想象智慧的人类发展到今天还要经历死亡这种厄运。
该公司在网站上称,宣告某人死亡只不过是医学无法做到让病人起死回生的借口而已。
包括她丈夫在内,琳达的3名家庭成员已经被冷冻保存起来。据琳达讲,一些人全家都已经报名在去世后冷冻起来,有些父母还给年龄只有3岁的孩子报了名。
琳达称,想象一下未来50年到100年,起死回生术梦想成真,那些逝去的人又能重生该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生死之争
没有人知道人类是否真的能实现永生,但至少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谈论甚至思考死亡这个话题。人们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好像未来的日子是毫无止境的。
其实,内心深处我们都知道谁也逃脱不掉死亡的结局。
许多人为了能够长寿不惜一切代价。古今中外,人们上下求索,希望能够找到延长人类寿命的灵丹妙药。
如果说古代受种种条件限制根本无法实现这一梦想,现在借用现代科技手段,有些人坚信死亡是应该可以避免的,特别是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一些人。
两年前,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其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曾承诺在未来10年将捐出30亿美元资助疾病研究。
他们希望到2100年,即本世纪末攻克人类所有疾病。如果能够接近和实现这个目标,那么,人类距离“战胜死亡”是不是就指日可待了?
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系负责人麦克尔·豪斯凯勒教授 ( Michael Hauskeller)对所谓人类可以无限期地延长生命这一新思潮运动持有不同观点。
他接受BBC采访时表示,虽然人活着是件好事,但不代表永生就一定也是好的。
他说,也许生命中有一个类似门槛式的东西,如果跨过它之后你会突然觉得生命变得无聊,不再有意义。而且,也不再觉得开心。
因此,也许生命有一定期限是有某种智慧在里面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活出精彩,让生命有意义。
然而出于动物本能,人们对死亡还是心存深深的恐惧。一想到死亡之后万物俱灰,总是让人有种莫名的惆怅,一种牵挂、几多无奈和不甘。
死亡动力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出生前其实你也是根本“不存在的”。但问题是大多数人对此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身后”而不是“生前”。
豪斯凯勒教授说,既然大家明白这个道理。那人们应该把其“身后”的消失看作跟“生前”不存在一样自然,可以淡定地对待死亡。
现实是,或许我们可以淡定地对待他人的死亡,但是在涉及到自己的死亡问题时,就会产生复杂的情感,甚至回避。
纽约斯基德莫尔学院(Skidmore College)心理学教授谢尔登·所罗门(Sheldon Solomon)认为,正是源于对死亡的恐惧才激励人类创造了许多流芳千古的文化与文明。
与此同时,人们也从子孙、灵魂、宗教以及“来世”(after life)中寻求一点点安慰。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提出过性是驱动人们行为的原动力。但所罗门教授认为死亡才是促使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所罗门说,根据上千份发表的报告和独立研究显示,人们所做的一切或多或少都受到死亡观念的影响。
超越人类运动
你可能从没听说过佐尔坦·伊斯特凡(Zoltan Istvan)这个人,2016年他曾作为竞选人之一参加美国总统角逐。他与众不同的政策之一就是阻止任何人死亡。此话听起来有点疯狂。
但是,佐尔坦表示正因为人们认为衰老和死亡都是自然的事,所以人类在抗击衰老和死亡方面投资太少。他认为必须要把衰老界定为一种疾病,要想办法治病救人。
虽然作为总统候选人,佐尔坦最终毫无建树。然而, 他代表着虽小但却不断增长的超越人类(transhumanism)运动。这些人扎根于硅谷。佐尔坦相信不久科学会帮助我们战胜人类极限。
他说,设想一下如果有种药能使你寿命延长15年,那这额外的15年就大大增加了你看到永生未来的指数。
超越人类主义者拒绝那种宗教式的“再生”。他们希望能延长生命。但豪斯凯勒教授认为,这其实与早期宗教理念如出一辙,只不过是用科技这个救世主取代了传统的上帝救主。
但如果人类真能长生不老又会怎么样呢?
豪斯凯勒教授说,“如果我们都永生了,就不太可能再给后来人提供任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机会。因为许多人可能会选择不再要小孩。果真如此,那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社会将会非常不同,因为再也没有新人出生了。”
我们不得不依赖现存的这些人来创造艺术、灵感、科学、哲学以及一切。但是,豪斯凯勒教授说不要忘了随着肌体和大脑的老化,人们理解新事务和表达思想能力会随之退化,这就是我们需要新人的原因。
如果这个世界总是同一群人,那就很难带来新思想、新变化。这难道就是好事吗?
生死链
纽约大学哲学家塞缪尔·谢弗勒(Samuel Scheffle)认为,如果假定个人生死无关紧要,而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会世世代代繁衍下去。这就赋予了我们今天在世者所作所为的生命意义。
例如,许多人现在所从事的研究可能会造福于后人,但自己未必能看到其研究成果,癌症研究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这不等于研究人员从此就不再从事其研究了。
在豪斯凯勒教授看来,那些醉心于自己长生不老的人是彻头彻尾的自恋狂(narcissism)。因为他们太看重自己的生死,忘记了人类生生不息的生死链接。
如果我们把自己置身于这一生死链上,链上既有逝去的前辈也有未出生的后来者,或许我们面对死亡就不会感到那么可怕。用豪斯凯勒教授的话说,“你自己的死亡不再显得那么重要”。
机器大脑
肯·海沃斯(Kenneth Heyworth)是美国大脑保护基金会主席(the Brain Preservation Foundation)。
他接受BBC采访时表示,虽然热衷低温冷冻理念,但和许多科学家一样对若干年后,是否能够成功解冻让人体复活表示怀疑。因为现存技术还无法保障不让大脑受到损伤,更不要提能让大脑复活了。
肯·海沃斯的设想是人类大脑就像一部电脑一样,如果能把人脑所有的信息扫描和储存起来,绘制一幅大脑信息的完整地图,将来就可以把个人的大脑信息下载和上传。
加利福尼亚科学家几个月前已经成功用一种化学固定剂保护一个猪脑。使用这种方法处理后,再进行低温冷冻将不会损伤大脑。但同时它也意味着,不可能再让它实现生物复活。
肯·海沃斯认为,是否能使大脑达到传统生物意义上的复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100年后当技术成熟时可以扫描冷冻大脑,拿出它储存的所有信息。再把它成功下载,储存起来,以达到所谓的“复活”和“永生”。
还是你吗?
迄今为止,科学家只成功地绘制了大脑一立方毫米的十分之一信息。就算100年后的技术已经可以“复制”冷冻的整个大脑,但问题是,这还是你吗?
“当然不是”,肯·海沃斯承认。但是,他说,人脑就像电脑软件一样,它支配我们一切行为,只不过人类大脑是生物大脑而已。
按照肯·海沃斯的理念,未来人脑信息可以被扫描、下载后再上传。只不过未来的载体不再是生物大脑,它可能是机器人或是机械大脑。它载有逝者所有信息和记忆。
肯·海沃斯认为这可能是人类的未来,并相信它具有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意义。
他说,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所有医院都能给病人一个选择,即他们是否愿意保存自己大脑,以便在未来世界有“醒来”的机会。
无疾乐土
而肯·海沃斯描绘的未来世界是一个没有疾病的很“酷”的世界。届时,人类可以像光电一样在太阳系旅行,而且可以把自己大脑信息投射到火星上的机器人身上,未必要自己亲自登陆火星。
人类还将能把思维上传到云端,科学家可以扫描你的大脑,并把它变成电脑模拟器。那样的话,就会有像你的人出现,虽然那不是真正的你。
肯·海沃斯说他个人觉得这非常“酷”,并愿意亲身体验这一经历。他认为这远比我们肉身死亡之后就再也不复存在要好得多。
肯·海沃斯描绘的这种“无疾乐土”听上去有一定道理。然而,毕竟我们对这个世界,乃至未来世界的认知还很少。
但就我们已知的经验和常识,凡事都有开始与结束,正像人类最委婉动听的故事那样,有开端、高潮与结尾。正因如此,它才能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伟大故事。
如果人类真的永生了,会变成什么样呢?生命还会有任何意义吗?如果不想永生怎么办,还会有选择吗?
即使有,那时的选择是会比人们现在所面临的生死离别更容易还是更困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