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社会行为上并不像常人所认为的那样独特或平等。研究比较了来自90个人类群体的数据和45种不同的非人类自由活动的哺乳动物的终身数据。研究发现,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并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另一种独特的哺乳动物物种。此外,研究还发现一夫多妻制度社会中存在较大的生殖平等,而一夫一妻制度社会中可能会导致女性之间的不平等。研究人员指出,人类的育儿模式使得男性相对平等,这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然而,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些推论,还需要更多的实证数据。
在一项开创性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人类在社会行为上并不像常人所认为的那样独特或平等。这项研究由来自全球各个机构的一百名研究人员参与,比较了90个人类群体的数据与45种不同的非人类自由活动哺乳动物的终身数据。
研究探讨了人类在生殖不平等方面与其他物种的比较。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最近的一项研究挑战了人类在社会行为方面的独特性观念,认为人类与生活在一夫一妻关系和合作繁殖者中的哺乳动物相似,而一夫一妻制度可能会在女性之间造成显著的不平等。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父母可能会带着女儿去芭蕾舞课,并准备晚餐,以便另一个父母能够在接孩子参加足球训练之前参加健身课。对于观察者来说,他们似乎在非常繁忙的共同育儿、一夫一妻的关系中合作。
这些人可能认为自己是进化出的社会的一部分,与其他栖息在地球上的哺乳动物不同。但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日常行为和抚养习惯与其他狩猎、觅食并抚养教育子女的哺乳动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荣誉教授Monique Borgerhoff Mulder是新研究的通讯作者,她表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是一种独特的、平等的物种。”但是,她说,这种独特性可能被夸大了。
她说:“人类似乎像生活在一夫一妻关系中的哺乳动物,某种程度上也像被归类为合作繁殖者的哺乳动物,繁殖个体必须依靠他人的帮助来抚养子女。”
这项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领导的研究,与来自世界各地几个机构的100多名研究人员合作进行,是第一次研究人类男性是否比其他哺乳动物的雄性更平等,重点关注他们所产生的后代数量。
这篇名为《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生殖不平等》的文章于本周(5月22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合著者包括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圣塔费研究所、国家数学和生物综合研究所以及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90个包括历史和现代在内的人类群体的数据,涵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80,223个个体。他们将男性和女性的记录与45种不同的非人类自由活动的哺乳动物的终身数据进行了比较。
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绝不是独特的,只是另一种独特的哺乳动物物种。此外,正如首席作者Cody Ross(前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系的研究生,现在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工作)指出的那样,“我们可以很成功地使用相同的预测因素对人类和非人类的生殖不平等进行建模”。
一夫多妻制社会的平等主义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当特别关注女性时,研究人员发现允许一夫多妻婚姻的社会中存在更大的生殖平等,而在一夫一妻婚姻盛行的社会中则相对较少。在一夫多妻制度中,男性同时娶多个妻子,女性往往能够更平等地获得资源,如土地、食物和住所,以及育儿帮助。这是因为女性或者代表她们的父母更倾向于与富有资源分享的富有男性进行一夫多妻婚姻。
研究人员在他们的工作中还观察到了其他一些现象。
Borgerhoff Mulder表示:“事实证明,一夫一妻制(和婚姻)可能会导致女性之间的显著不平等。”研究人员发现,在农业和市场经济中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可以促进夫妻之间生育子女的数量差异,这是由于这些经济体中财富的差异较大。
人类的不同之处
男性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相对平等的事实反映了我们的育儿模式。人类儿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提供的照顾和资源,这一因素在其他哺乳动物中是不寻常的,但并非完全不存在,研究人员表示。
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员Paul Hooper表示,这种照顾互补性的重要性,即每个父母在漫长的人类童年期间提供不同且通常不可替代的资源和照顾,这是为什么我们不会像一些大型类人猿那样出现巨大的生育差异。
然而,为了支持这些推论,人类学家需要更多的实证数据。“简言之,双亲抚养的重要性基于我们的模型,但需要进一步测试,”Borgerhoff Mulder说。
Reference: “Reproductive inequality in humans and other mammals” by Cody T. Ross, Paul L. Hooper, Jennifer E. Smith, Adrian V. Jaeggi, Eric Alden Smith, Sergey Gavrilets, Fatema tuz Zohora, John Ziker, Dimitris Xygalatas, Emily E. Wroblewski, Brian Wood, Bruce Winterhalder, Kai P. Willführ, Aiyana K. Willard, Kara Walker, Christopher von Rueden, Eckart Voland, Claudia Valeggia, Bapu Vaitla, Samuel Urlacher, Mary Towner, Chun-Yi Sum, Lawrence S. Sugiyama, Karen B. Strier, Kathrine Starkweather, Daniel Major-Smith, Mary Shenk, Rebecca Sear, Edmond Seabright, Ryan Schacht, Brooke Scelza, Shane Scaggs, Jonathan Salerno, Caissa Revilla-Minaya, Daniel Redhead, Anne Pusey, Benjamin Grant Purzycki, Eleanor A. Power, Anne Pisor, Jenni Pettay, Susan Perry, Abigail E. Page, Luis Pacheco-Cobos, Kathryn Oths, Seung-Yun Oh, David Nolin, Daniel Nettle, Cristina Moya, Andrea Bamberg Migliano, Karl J. Mertens, Rita A. McNamara, Richard McElreath, Siobhan Mattison, Eric Massengill, Frank Marlowe, Felicia Madimenos, Shane Macfarlan, Virpi Lummaa, Roberto Lizarralde, Ruizhe Liu, Melissa A. Liebert, Sheina Lew-Levy, Paul Leslie, Joseph Lanning, Karen Kramer, Jeremy Koster, Hillard S. Kaplan, Bayarsaikhan Jamsranjav, A. Magdalena Hurtado, Kim Hill, Barry Hewlett, Samuli Helle, Thomas Headland, Janet Headland, Michael Gurven, Gianluca Grimalda, Russell Greaves, Christopher D. Golden, Irene Godoy, Mhairi Gibson, Claire El Mouden, Mark Dyble, Patricia Draper, Sean Downey, Angelina L. DeMarco, Helen Elizabeth Davis, Stefani Crabtree, Carmen Cortez, Heidi Colleran, Emma Cohen, Gregory Clark, Julia Clark, Mark A. Caudell, Chelsea E. Carminito, John Bunce, Adam Boyette, Samuel Bowles, Tami Blumenfield, Bret Beheim, Stephen Beckerman, Quentin Atkinson, Coren Apicella, Nurul Alam and Monique Borgerhoff Mulder, 22 May 2023,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DOI: 10.1073/pnas.2220124120